作者:佚名 来源:网络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2日
字体:大 中 小
|
随着人们对“新课程标准”认识的不断加深,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,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。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的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,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课堂效率总是不尽人意;可现在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,那就是虽然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,又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,许多教师无所适从,不知道究竟如何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。 “新课程标准”明确指出:“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”,笔者以为语文课上,要想真正成为学生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”,语文教师应该学会“放风筝”。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,人们对如何放风筝颇有讲究,大凡风筝高手都有一套放风筝的诀窍。语文课堂是一片蔚蓝的天空,学生的思维就是那五彩斑斓的风筝,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天空飞得更高、更远,我想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。 一、善于借风 放风筝最难的就是如何让风筝在出手以后顺利地飞上天空。初学者常常是风筝一出手就栽到了地上,有经验的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借风。只有把握好风向、风速和出手时间,才能成功地将风筝送上天空。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,一直是语文教师苦苦求索的问题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那里表演单口相声,学生只不过是一群很守规矩的看客或听众而已,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、筋疲力尽,而学生却常常无动于衷、收获甚微。因此语文教师也要善于“借风”。 1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畅通无阻,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,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,因此就整个学习活动而言,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。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对话、交流、碰撞,才有可能出现思想的火花。魏书生先生经常在外地借班上课,他总是在开始的时候用一定的时间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,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他当成无所不谈的朋友,从而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,无所顾忌,有了这样的基础,他的课堂总是那样的鲜活、轻松、有效。 2、创设优良的课堂情境。人的思维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激发。现代课堂,应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格局,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,合理的安排课桌的位置,尽量腾出较大的空间便于学生展示自我,同时还可以借助图像、声音等多媒体手段,调动学生的感官,激发学生的情趣,使学生能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,从而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,积极参与,主动思考。 3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提问,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学内容的设计,教学方法的选择,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,“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、情感与态度、过程与方法的综合,提倡启发式、讨论式教学”,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,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,或者与他人合作得到较好的解决,而不仅仅是少数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,让每一只思维的风筝都能顺利的起飞。 二、精于收线 风筝在放飞过程中,受种种因素的影响,随时都会有坠落的可能,有经验的人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,及时“收线”和“放线”,调整风筝的飞行姿势,使它乘风飞翔,遨游天空。课堂教学中,学生的思维受教学内容、自身兴趣、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也会出现思维定势、思维真空等现象。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,时刻把握学生思维的动态,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,引导学生,积极思考,正确思考,解决问题。 在课堂教学中,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,如一个问题提出后,学生没有任何反应,课堂气氛沉闷;有时下一个问题已经提出,而少数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前一个问题上,甚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,这些都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。这时,老师就要学会及时“收线”。因此,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,密切关注,随时校正,正确引导。当问题提出而学生毫无反应时,可能是问题的设计难度太大,也可能是教师的表述欠明确,也可能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跟不上,找到原因,就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,改变表述的方法,适当地补充知识。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“走神”时,可能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,也可能是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转移。遇到这种情况,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运用教学技巧,多抖一些教学“包袱”,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,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,完成学习任务。 三、乐于放线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、生活阅历、兴趣爱好等不尽相同,因此课堂上对问题的理解角度、深度也不可能一样,于是,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争持不下的局面,或者是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见解,对于一节课来说,出现这些情况实在是太难得了,这正表明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时刻,灵感往往由此产生。此时,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,坐失良机,应大胆的释放手中的线,让学生思维的风筝扶摇直上,尽情地迸发思想的火花,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我在教学《小橘灯》一文时,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为什么“我”在除夕之夜总是想小姑娘?这时学生开始活跃起来,有的说除夕家家吃年夜饭,自然就想起了小姑娘家的年夜饭;有的说除夕小孩子都要穿新衣服,自然就想起穿得很单薄的小姑娘;有的说除夕是家人团聚的日子,而小姑娘一家却不能团圆;还有的说现在生活好了,想起了小姑娘“大家都好了”那句话……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,课堂气氛异常热烈,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,充满了强烈的愉悦感,这堂课的效果非常好。 众所周知,风筝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运动,它要求放飞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协调性,还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。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,它不仅要求广大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经验,更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,只有这样,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,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,开拓思维的自由天地。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:pepxiaoyu.cn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jiaoxuelunwen_508_10656.html
分享按钮 |